拍摄手记 | 那年,我被分配到县里最偏远的地方工作

2019-03-17
拍片那些事
38 0

微信图片_20190319144731.png

大学时代的你们,在择业时,是否曾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做选择?


城市的魅力是肉眼可见的。试想一下工作环境:在繁华都市的某栋高楼里,那里有着精美的装修、大片的落地窗、开放式的办公桌,出门还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与车。这样会不会让你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更大的期待?


乡村呢?工作环境会是怎么样的?说起乡村,很多人都会想到条件差、基础设施不足、生活艰苦等等关键词,这些都让人对乡村敬而远之。


但却有这样一群大学生,毕业之后就去到乡镇或农村工作,在那里的学校担任一名教师。他们是返乡任教的公费师范毕业生。本影片选取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老师拍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全国培养公费师范生最多的高校。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054.png


这群年轻教师里,有不少人是被分配到乡村工作的。怀着对教育的热情,他们一扫沮丧,不断尝试与探索,在那块小小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并不断展现出自己最自信的样子。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058.png

也有部分教师本来就是农村出身,很早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回到家乡教书,帮助更多的人。对那块土地的熟悉,对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发展当地的教育。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101.png

但,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这些年轻老师在任教后还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心理斗争,不少人曾想过离开。

因为他们的任职道路充满挫折与困难

城乡生活条件的差异,陌生的环境、领导和学生,来自领导和家长对其能力的质疑......


乡村不仅在环境、资源等方面都不及城市外,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是匮乏。乡村学校师资不足,一个老师可能要任教多门课或是多个年级,任务重、压力大;岗前培训、参访、游学的机会几乎没有,老师的职业技能得不到培养;资金、设备的不足,老师在开展课程时受到诸多限制......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104.png

这些中的任何一点都足以让一个毫无经验的老师打退堂鼓。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些年轻老师应该怎么继续在乡村的工作与生活呢?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246.png


为中国而教是一个致力于改善我国农村教育的公益项目。它始终致力改善教育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公平健康发展,对这些年轻的乡村教师也予以极大的关注与支持

以下是为中国而教与颗粒公益合作拍摄的影片。影片介绍了为中国而教于2011年设计和首创的一个公益项目——“未来教育家”。


《为中国而教——未来教育家》


该项目通过招募应届或毕业两年内的优秀师范生,为他们提供任职后两年的专业成长支持,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基层教育工作,并且能够突破环境束缚,不断进行专业成长

成为未来教育家成员的乡村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了为中国而教的帮助与支持。该项目从多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许多培训、游学的机会、丰富的资源与持续的资金支持,也让他们认识到来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伙伴们。项目成员李老师说,这是推动她这两年成长最本质的一个动力。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246.png


制作团队赶赴湖南拍摄,辗转四、五个拍摄地,克服几番转场的辛苦,最终完成了这部影片。今天,小编将带大家走近影片,了解它背后的制作故事。



1

对项目的理解会影响到你的创作思路吗?




编导:

     “未来教育家“项目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为乡村教师赋能,这个赋能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支持,是全方位的,从能力到精神。我觉得这群被支持的年轻老师们是守住了心中那缕微弱的火苗的。

     在理性逻辑与感性抒发之间,我尝试为影片寻找一个平衡。从本质上看,这个片子是个功能性比较强的片子。功能片在表现上可能会比较机械。而我在设计的时候就是要去规避“机械”。因为我觉得老师们的感受是种无法忽略的,所以在设计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尝试着将项目逻辑放到当事人的感受中去,让问题在倾诉中暴露,让诉求在交流中呼之欲出



2

要将项目逻辑表达清楚,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编导:

       这个项目是个可循环的过程,本身的逻辑不难表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需要让逻辑融入感受,并体现出这个项目跟支教的区别因为在我们提炼情绪,用人物的感悟作为渲染的时候,难免会与支教题材产生类同感。所以我们选择将逻辑铺开,将影片的关注点回归到老师身上,回到老师作为当地的一份子,如何去突破环境获得成长,以及因此对学校,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上,才能让观众从中捕捉到最准确的信息。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107.png

3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有你很想呈现给观众的点吗?

编导:

       除了讲清楚项目逻辑外,我认为乡村教育的本质在人身上。影片里,我尝试着向观众输出这个观点:乡村教育需要布道者,也需要践行者。老师,是那些脚踏实地改变乡村教育的人。我希望更多人去关注到这些践行者,希望资源也能倾斜到他们身上。影片中,我们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老师们的生活、教学环境,走进他们,去展现他们那种坚持的不易。

1552977268756867.png


导演:

       结构基本按着提案走的。但在采访时我抓住的是乡村教师以及一些专家认为在乡村也是有发展前途的原因上,即在这样一块外界都认为是教育漠土的地方里面怎么可以有自己发展的天地整个片子就是在挖掘这个点,并表现出“未来教育家”项目在这之间担任的角色:支持者、赋能者和平台建设者。


微信图片_20190319143113.png

德国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交流与互动,在这样的交往中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足;在不断改进自己不足的过程中影响、唤醒他人,最后润泽双方的生命,照亮彼此的人生,这就是教育。但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乡村教育更不容易。幸运的是,“为中国而教”一直在关注和支持着这些教师们,让他们始终坚持自己对教育的信仰与追求,并且为之付诸长时间的努力;让他们体会到:乡村亦是大舞台,在乡村教书亦有诸多可能性存在。


      

分享:

0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