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乡村教师是他们的选择,但……丨乡村教师生存现状实录

2017-03-06
拍片那些事
273 18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踏上人迹稀少的那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


 

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拔高新的经济指数

高耸的地标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拔地而起

当城市的学生开始用平板电脑模拟实验

深山的村小,却时刻面临粉笔书籍缺少的困境


1.jpg 

“乡村教师坚守讲台三十年”的报道屡屡不绝

过度煽情并不能让爱发电

文字写不尽现实的无奈

迫于经济现状,村里青年远走他乡

他们不愿回到越来越穷的家乡

迫于现实艰难,读书无用成主流思想

家长都希望儿女早日赚钱成家

 

所以时代变化给乡村教师带来的

未必是转机



8737320_155924002000_2_副本.png经109°66',北纬28°69',湖南保靖


野竹坪小学 向萍

她致力于在村小推广阅读,让图书走入孩子的世界。


2.jpg


在诸多家长的观念中,教育是学校的事

他们仅仅负责孩子能否吃得饱饭

家庭教育的缺失,让所有重担都压在老师身上

品行的培养和情感的陪伴这些关乎人性的细节

也需由教师一职来承担

她真切盼望  家长们不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8737320_155924002000_2_副本.png东经109°56′,北纬28°37′,湖南古丈


岩头寨完小 彭秋红

工作之外,她关心学生的成长,多次通过网络为学生申请学习物资。


3.jpg 


她将多数精力投身于呵护学生成长的事业

疏于对自己孩子的照顾令她困惑和不安

坚守五年,她无奈于自己无从权衡哪个孩子更重要

每个孩子,对她来说都是心头肉

尽管她很努力地工作,但超负荷的运转令她倍感疲累

她不知道  她的未来究竟会在哪里扎根

 

8737320_155924002000_2_副本.png东经112°04′,北纬34°08′,河南嵩县


青山小学 裴念保

深爱教师职业的他,为继续教书育人,仍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4.jpg


他自知年龄偏大,却仍不断钻研和更新教学方法

几个班级,如果没有他的守护,就没有人来教

每年都在重复相同送别的场景

来这里的老师,教一两年就都走了

这儿留不下人,一句无奈且辛酸的话

他必须找到  可以替他继续留守的教师接班人

  

8737320_155924002000_2_副本.png东经101°30′,北纬27°25′,四川盐源


达祖小学 王木良

每年毕业典礼,他都带着学生种一棵树,让树的根扎在土地里。


5.jpg


他是个高中生,也是个农民

他没有教师资格证,却也教了十年书

他说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后来被开发成旅游景区

随着经济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人崇尚现代文明

自己的民族文化却逐渐衰落

他在  民族文化衰落的趋势里挣扎

他在无力挣扎中  试图保育和寻回民族文化

 

留在三尺讲台,是他们的选择,不是义务

没有教师,教室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房间

如果让他们的甘心,变成了灰心

数千万名乡村学龄儿童,都将失去汲取知识的根

……


 

虽然我们不能许诺您未来

但感谢您至今仍未放弃

教师节快乐

 


导演手记:


 “他以前来到学校,只做三件事:上课、改卷、骂孩子。”这是多年前一位贫困地区学校的校长对自己下属教师的评价,它很扎眼,但很真实。

任何工作,时间一久,委屈一多,都会有倦怠的时候,也会找到合理化自己消极行为的理由。对于这个现象,我没有资格质疑和问责,而是好奇。


是什么让他们感到倦怠?

这也是在做关于乡村教师这一项目时,带着的问题。从这个短片中,相信大家也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的解读。对于一个职业的展示,选真实的个案,很自然地以“男女老少”的组合来展示。拿到四名教师的个案后,对于这几个人物越来越好奇了。 为什么这么年轻的女孩要在山区从教? 工作了5年以上,对目前的处境有哪些不满?是什么原因在让人坚持在同一个地方工作30年? 民族文化的保育对当地居民还有孩子们的意义是什么?

在寻访前,我最希望了解的,是他们对目前工作的“不满”:不满足,或不满意。他们的困惑和抱怨,和他们的正能量其实同样重要。一直觉得,“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是有光环的,这不是一个大家想选择,但都认可和佩服的一个职业。媒体并不吝惜表彰他们,社会大众也多听说过他们的各种艰难:待遇低、工作辛苦,教学环境和资源糟糕……我们也乐于把他们想象成一个个坚守大山的、淳朴真诚、有牺牲精神的人。


但这种表扬,是否是一种束缚?

毕竟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坚守在三尺讲台,是他们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但不是义务。如果我们认可他们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需要他们继续贡献力量,那么,是否可以为他们做一些事?哪怕是,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的困难,聆听他们的抱怨,认可他们的无奈和倦怠?比起想象和传达乡村教师们的善良和奉献,让观众看到和体会他们的各种内心的抱怨,显然更重要。我们不能只认可和佩服他们的甘心,而忽略了他们对事业灰心的可能。 



山明水净,穷乡僻壤

2008年起,桂馨就把自己放在了这样的地方

吸引我的不是美丽的环境

而是那些关于公平、互助的理想

 

城市里的人习惯低着头

而这里的孩子都喜欢仰望天空

好像那是他们的梦想

很遥远,但很向往

 

我相信少年不穷

也相信教育应该是公平而可持续的

教育会带来一些改变

这些孩子终将和他们默然坚守的老师一起

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来自桂馨基金会的自白



桂馨邀您支持“馨动乡村•教师成长”公益项目

 

桂馨基金会为帮助乡村教师成长,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馨动乡村•教师成长”公益项目,该公益项目计划筹集公益资金120万元,用于1200名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学习和成长支持,项目将直接惠及约10万名乡村学生。

6.jpg



分享:

18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