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踏上人迹稀少的那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
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拔高新的经济指数
高耸的地标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拔地而起
当城市的学生开始用平板电脑模拟实验
深山的村小,却时刻面临粉笔书籍缺少的困境
“乡村教师坚守讲台三十年”的报道屡屡不绝
过度煽情并不能让爱发电
文字写不尽现实的无奈
迫于经济现状,村里青年远走他乡
他们不愿回到越来越穷的家乡
迫于现实艰难,读书无用成主流思想
家长都希望儿女早日赚钱成家
野竹坪小学 向萍
她致力于在村小推广阅读,让图书走入孩子的世界。
在诸多家长的观念中,教育是学校的事
他们仅仅负责孩子能否吃得饱饭
家庭教育的缺失,让所有重担都压在老师身上
品行的培养和情感的陪伴这些关乎人性的细节
也需由教师一职来承担
她真切盼望 家长们不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岩头寨完小 彭秋红
工作之外,她关心学生的成长,多次通过网络为学生申请学习物资。
她将多数精力投身于呵护学生成长的事业
疏于对自己孩子的照顾令她困惑和不安
坚守五年,她无奈于自己无从权衡哪个孩子更重要
每个孩子,对她来说都是心头肉
尽管她很努力地工作,但超负荷的运转令她倍感疲累
她不知道 她的未来究竟会在哪里扎根
青山小学 裴念保
深爱教师职业的他,为继续教书育人,仍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他自知年龄偏大,却仍不断钻研和更新教学方法
几个班级,如果没有他的守护,就没有人来教
每年都在重复相同送别的场景
来这里的老师,教一两年就都走了
这儿留不下人,一句无奈且辛酸的话
他必须找到 可以替他继续留守的教师接班人
达祖小学 王木良
每年毕业典礼,他都带着学生种一棵树,让树的根扎在土地里。
他是个高中生,也是个农民
他没有教师资格证,却也教了十年书
他说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后来被开发成旅游景区
随着经济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人崇尚现代文明
自己的民族文化却逐渐衰落
他在 民族文化衰落的趋势里挣扎
他在无力挣扎中 试图保育和寻回民族文化
留在三尺讲台,是他们的选择,不是义务
没有教师,教室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房间
如果让他们的甘心,变成了灰心
数千万名乡村学龄儿童,都将失去汲取知识的根
……
虽然我们不能许诺您未来
但感谢您至今仍未放弃
教师节快乐
“他以前来到学校,只做三件事:上课、改卷、骂孩子。”这是多年前一位贫困地区学校的校长对自己下属教师的评价,它很扎眼,但很真实。
任何工作,时间一久,委屈一多,都会有倦怠的时候,也会找到合理化自己消极行为的理由。对于这个现象,我没有资格质疑和问责,而是好奇。
这也是在做关于乡村教师这一项目时,带着的问题。从这个短片中,相信大家也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的解读。对于一个职业的展示,选真实的个案,很自然地以“男女老少”的组合来展示。拿到四名教师的个案后,对于这几个人物越来越好奇了。 为什么这么年轻的女孩要在山区从教? 工作了5年以上,对目前的处境有哪些不满?是什么原因在让人坚持在同一个地方工作30年? 民族文化的保育对当地居民还有孩子们的意义是什么?
在寻访前,我最希望了解的,是他们对目前工作的“不满”:不满足,或不满意。他们的困惑和抱怨,和他们的正能量其实同样重要。一直觉得,“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是有光环的,这不是一个大家想选择,但都认可和佩服的一个职业。媒体并不吝惜表彰他们,社会大众也多听说过他们的各种艰难:待遇低、工作辛苦,教学环境和资源糟糕……我们也乐于把他们想象成一个个坚守大山的、淳朴真诚、有牺牲精神的人。
毕竟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坚守在三尺讲台,是他们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但不是义务。如果我们认可他们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需要他们继续贡献力量,那么,是否可以为他们做一些事?哪怕是,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的困难,聆听他们的抱怨,认可他们的无奈和倦怠?比起想象和传达乡村教师们的善良和奉献,让观众看到和体会他们的各种内心的抱怨,显然更重要。我们不能只认可和佩服他们的甘心,而忽略了他们对事业灰心的可能。
山明水净,穷乡僻壤
2008年起,桂馨就把自己放在了这样的地方
吸引我的不是美丽的环境
而是那些关于公平、互助的理想
城市里的人习惯低着头
而这里的孩子都喜欢仰望天空
好像那是他们的梦想
很遥远,但很向往
我相信少年不穷
也相信教育应该是公平而可持续的
教育会带来一些改变
这些孩子终将和他们默然坚守的老师一起
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来自桂馨基金会的自白
桂馨基金会为帮助乡村教师成长,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馨动乡村•教师成长”公益项目,该公益项目计划筹集公益资金120万元,用于1200名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学习和成长支持,项目将直接惠及约10万名乡村学生。
18
LIKES
COPYRIGHT@2017 PIXELITE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广州市越秀区颗粒公益传播发展中心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80号汇华商贸大厦5层501单元
电话:134 3392 6325
备案号:粤ICP备16124646号-2
技术支持:全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