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到都市,愿每条支流都能汇聚到江河湖海

2017-03-07
拍片那些事
347 28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踏上人迹稀少的那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罗伯特 弗罗斯特


    桂馨慈善基金会年度宣传片


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我们之中的多数,穷尽一生都在以不同的生命形态去追问意义。有的人愿意紧盯着脚下走好每一步,有的人喜欢仰望星空享受纯净与静谧。


对于生来就坐拥万贯家财的某某,和处于大山深处饱受饥饿考验的孩童,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财富,并非衡量生命的尺度,但面对贫富的差距和经济的不公,更多本可能拥有不一样人生的人却面临着相同的宿命。贫穷的改变,是让社会变得美好的一种可能。


在一些公益宣传片中,我们总能看到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扑向镜头说出自己的梦想,想要成为警察、医生、律师、老师、宇航员……是否有人会笑他们天真,然而想到他们的天真源于对世界认知的局限和他们难以改变的宿命时,不知是否心里有些许触动。


1.jpg


“我想当老师,让我们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上书。”

“我想当警察,把我的爸爸抓起来,不让他再打妈妈。”

“我想当医生,如果回到过去就可以救活我的妈妈。”


在他们可预见的宿命中,多数人很可能在初中还没有毕业时就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女孩出嫁换取嫁妆,男孩接续香火……在这样的循环中延续一代又一代。或许良好的教育能提供一种改变贫穷的可能,至少可以成为一种美好的憧憬。


八月,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与颗粒公益合作拍摄年度宣传片,走访了河南、湖南、云南三省四县的项目地,在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期待中,我们聆听了几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录了许许多多的面孔。从一个个平凡而非凡的乡村教师,到予力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桂馨基金会,正是如此之多甘为支流的存在始终温润着这片土地,输送着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2.jpg


 一】

在双脚真切地踏上那片土地之前,我并没有预见到这次的行程会带给我如此不同的思考。


两年多来我在不同的城市间不停切换,扛着相机记录不同的公益现场,虽说我已谙熟怎样的场景会在观众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可是每当我的摄像机聚焦于某个有故事的场景,我就异常在意在如此的场景中盛放的内容和故事,对其中的细节充满好奇和期待。


在了解桂馨乡村教师项目的阶段,我在知乎上翻看关于“中国教育资源失衡状况”的问题,在其中的一些案例中,我看到了一些十分真切却又让人刺痛到不想相信的故事。这些乡村老师既然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境,为何没有获得制度上的更多保障和舆论上的更多曝光?关于他们的故事更多是坚守岗位和陪伴成长,是什么驱动着他们维持着现在的生活?我有更多的问题想要寻求一个答案。

 3.jpg


在拍摄前,我总是会跟将出现在镜头中的人聊很久的天,既是为了找故事的细节,也是想调动拍摄对象的情绪。操场上有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我的同事给他们放无人机玩,回来后发现在无人机的眼中看到他们的眼神是澄澈的,是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纯粹的喜爱。


我坐在窄长的木凳上与裴念保老师聊天,聊最近调来学校的年轻师范老师,也聊自己对这所学校的心血和情感。谈到他目前面临的处境,他担心自己再有几年就干不动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让我下午陪他一起去送送要走的年轻教员。


河南嵩县,风景秀美,却也是有名的贫困县。就是在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村,裴念保老师在这里的乡村小学坚守了三十七年。从与他的聊天之中,我看到了他那种更加真实的坚守——在艰难困苦中执着于自身的信念,在万般无奈之中却依然热爱,面向不明的前景不过度焦虑,想一直守护这个村上的孩子。

 4.jpg


后来我们又到了湖南保靖,拍摄第二位乡村教师。我见到了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就加入桂馨的年轻小伙。一阵闲聊之后,我问到他为什么会加入桂馨,他给了我一个跟我当初为何加入颗粒如出一辙的答案:因为热爱,喜欢这里的人和事。


他在大学期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过桂馨的项目,因为自己也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桂馨在做一件看似普通而伟大的事情。他希望自己成为一条支流,汇聚到公益的江河湖海中。


我们又去到了四川云南交界的泸沽湖,去拍摄一个“小有名气”的乡村老师,王木良。“我是一个很说不清楚的角色,一个农民,一个高中生,又没有教师资格证,却教了十年书”,他因为这句话获得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拍摄期间我见到了桂馨的秘书长樊英老师。相处了两天有余,樊老师告诉我,她随着桂馨的项目去过很多个山村,当中不乏秀美如画的,也有一些是因为贫穷和闭塞而破落的。她望着碧蓝的泸沽湖跟我说,出于职业的习惯,她更加在意乡村当中的学校是怎么样的,那里的老师和校长怎么去思考乡村教育这件事情。她跟我讲了几个这些年来让她非常感动的故事,她希望这些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颗粒公益 导演 李朝辉(焦哥)

 

二】

 “他们的风格很低调,记得要朴实一点”,我记得这是焦哥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焦哥这次去了嵩山,去了泸沽湖,无一例外,那都是些相较偏远的小地方,与我们生活的城市相隔千百里。大家看他去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回来都显得有些面黄肌瘦了,我们影像中心都挺心疼他。


5.jpg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构想关于桂馨的旁白,他们发展了八年,用心运营三个项目,只为做一件事。焦哥告诉我,他这回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不能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的未来怎样,桂馨的未来就是怎样。


我反复地放焦哥拍摄回来的素材,止不住地摇头。正如影片开头所说的那样,山明水净,穷乡僻壤。那些一目了然的贫穷闭塞,偏偏围绕着温婉的山水和可爱的孩子。对比鲜明,像是伟大的戏剧家笔下的矛盾,毫不费力地操控着观众的情绪。我想起一首诗,那首“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而我似乎理解了桂馨的选择,他们满含深情的决定。

 6.jpg


我被桂馨人的故事打动,更被“支流”那个词打动,它没有江河湖海般波澜壮阔或源远流长,在土地上细密地铺展开自己的理想,用每一个有温度的指尖去感知每一寸土地的故事,也在输送着来自别处汇集来的力量。


人们总是看着主流,憧憬,仰望,趋之若鹜,而支流大抵是安静的,静得连说话也只有自己才能听得到。现在的语境下,公平似乎很难得。他们用爱和理想给世界做了榜样,即便是支流,也让它饱满健康。这让我想起了一部韩国电影的名字,《隐秘而伟大》, 甘为支流,静静流淌,却将大爱传递。


我当时就向焦哥保证,“影片风格可以很朴实,但爱仍旧会闪光。”

——颗粒公益 编剧 飞鸿


7.jpg 

这是颗粒的故事,也是颗粒人的故事。

只要公益还在发生,这样的故事就会无穷。

我们有幸成为公益的参与者和故事的记录者。

愿每一股力量都汇聚到江河湖海,让深沉的爱守望着这片大地。

那些孩子朝向大山的呼喊,在我们的努力下,终有一天能得到掷地有声的回应。


分享:

28

LIKES